English

心灵的碰撞

1998-02-26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
在中国历史的天幕上,伟大的周恩来,无疑是一个闪射着永恒光芒的星座。作为有幸曾与他生活在同一岁月的属于芸芸众生之辈的我,本来是有机会见到他的,但是也许命里没那个福分,却非常遗憾地错过了。不过,也就是在那次,他却在心灵上和我有过一丝碰撞。

那是七十年代,我在延安歌舞剧团从事创作。1973年6月初,我们创作组几个人难得地一起去北京观摩学习,都非常高兴。其实都高兴错了。9日,当我们正从天安门广场匆匆走过的时候,忽然从广播上得知,周总理到了延安了!那当儿,我们多么想放弃观摩学习,立即赶回延安去,亲眼见一见敬爱的总理啊!可是,那时即使立即去车站买票,已经来不及了。所以那天晚上,我们躺在床上,都是辗转反侧,无法入眠。

事后得知,就在我们躺在北京的床上辗转反侧的时候,总理正坐在延安大礼堂简陋的椅子上,观看我们延安歌舞剧团的演出。演的多是具有陕北地方色彩的文艺节目,总理看得很有兴致。晚会还演出了女声独唱。

女声独唱总共唱了两首歌子,一是我作词的新歌《毛主席当年在延安》,一是老歌《南泥湾》。《毛主席当年在延安》说新也不新了,我们每次演出都离不开它,受到观众广泛好评,这回总理也似乎颇为喜欢。《南泥湾》产生于战争年代的大生产运动,由贺敬之作词,马可作曲。自从它出世之后,从延安到北京,山河万里,几十年间,大小舞台上,都曾响彻过它动人的旋律。可是“文化大革命”风暴一刮起,它也遭了厄运,人们除了在延安可以看到它偶尔一闪外,到哪儿也寻不到它的踪迹了。现在女声独唱演员唱起这首歌,一定勾起了总理的满怀情思,总理的眼睛异乎寻常地明亮起来,并且边看边在腿上打起了拍子。

可是人们看见,沉浸在美好的艺术享受中的总理欣赏到一个地方,却忽然间一愣,打拍子的手搁住了,再也不动了,只若有所思地看着演员。

事后听人们讲到这儿,我已经明白了。我受到了极大的震动。我,是我,败坏了总理的兴致!我的心情沉重起来了。

其时,我不是在北京吗?怎么是我败坏了总理的兴致呢?

事情是这样的:不久之前,地区领导认为这首歌的歌词没有鲜明地反映出延安精神,责令我修改。上文已交代了时代背景,那正是一个对一切横加砍伐的年月,让我修改修改然后继续演出它,已经是给了它最大的礼遇了。我便几乎不加思索地瞅准了歌子中重复的词句“好地方呀好风光,好地方呀好风光”,将它一笔抹掉,填上了“自力更生红旗展,艰苦奋斗美名传”的字样。现在看来,我的修改,还是有节制的,比较高明的,因为只是在皮毛上动了点小小的手术,并未伤它的主脑和筋骨。

但就是这样的改动,也像给总理的眼睛里塞进了尘埃;总理的举动表明,他感到了老大的不舒服。

我于是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,对不起敬爱的周总理。我很内疚。

人们说,总理看完演出后,亲切地接见了演职人员,并且讲了话。我便忐忑不安地听着人们的述叙,心想,总理一定对我进行了批评。可是听来的结果是,总理只是说:为什么不唱《游击队之歌》呢?你们应该唱!

总理的讲话很快传遍了全国,文艺界到处沸沸扬扬。总理的话不多,却开了拨乱反正的先声。全国文艺舞台立时春风化雨,残败的花枝重新焕发了生机。不用说,受惠最大的是《游击队之歌》的作者贺绿汀同志,他很快走出牛棚,得到解放。

我其时便有了很多感想。

伟人毕竟是伟人。伟人总是顶天立地,高屋建瓴,凡事皆从大处着眼。鸡毛蒜皮的事情,他是有意置之不提的。这是我的第一点感想。

我的第二点感想是,总理不随便批评人。他心里一定想,他一批评,就会给如我似的脆弱的知识分子造成很大的思想压力。他一定想我会从他的讲话中得到启发的。

效果正是如此。听了人们的讲述,我立即请求上级领导并且得到同意,将《南泥湾》的歌词恢复到了原样。更重要的是,我的被“文化大革命”禁锢了多年的思想,从此像解冻了的冰河,扬起了活泼欢腾的浪花。

那时,也是由于人们的生动讲述,我得知总理接见大伙的时候,大伙几乎发狂了。有不少人已经和总理握过手了,却还要二次三次地重新排队,二次三次地重新和总理握手。那情景感人极了。那是文艺工作者热爱总理的最真实的感情的展现。我虽然无缘赶上那一美好时刻,但风风雨雨过了二十多年,却恒久地和大伙分享着一份永生难忘的幸福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